红楼梦中的对比

《红楼梦》读后感

Posted by yougth on May 19, 2020

最近重读了红楼梦,全篇处处充满着对比,从对比的角度分析一下。

繁华与幻灭的对比

首先从作者曹雪芹的一生,青春期前处在繁华的富贵中,后半生处在反差极大的贫困中。俗话说,由俭入奢易,由奢易俭难。经历了这么大的反差变化,作者写红楼梦的时候一定思绪万千,而且这种对比反差在全书中都能感受出来。

我们刚开始读的时候,觉得好个富贵人家,各种规矩、各种排场、吃的用的,都是当时数一数二的,但是在这样繁华描写的深层,却已经透露出最后的幻灭。

正如判词所言:“为官的,家业凋零;富贵的,金银散尽;有恩的,死里逃生;无情的,分明报应。欠命的,命已还;欠泪的,泪已尽。冤冤相报实非轻,分离聚合皆前定。欲知命短问前生,老来富贵也真侥幸。看破的,遁入空门;痴迷的,枉送了性命。好一似食尽鸟投林,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!”

世俗与精神的对比

第二重对比,是世俗和精神的对比,两个代表人物就是黛玉和宝钗,黛玉永远坚持自己本心,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;而宝钗恰恰相反,他是个活在世俗中的人。不是说谁好谁不好,作者这是把他们写了出来,让读者自己去评判。

另一对形成对比的是袭人和晴雯,她两本来是一起进来,被贾母选中服侍贾母的,贾母觉得他们靠谱,就把她两给了宝玉。袭人永远是世俗的,他体贴服侍宝玉,劝宝玉读书,遇事不惹人,还会巴结王夫人;晴雯恰好相反,是一个心直口快,关键时刻一定会为你两肋插刀的单纯姑娘,看到不爽的马上就骂,宝玉的衣服烧坏了,带病也要给补好。

讽刺的是,不管小说中,还是现实世界里,世俗的人活的都不错,而坚持内心的,下场都不好。

灵与肉的对比

其实灵与肉出自米兰昆德拉的《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》,在小说中叫做轻和重,通俗说就是爱和性。其中两个典型的代表是宝玉和薛潘,宝玉看到喜欢的人,就会欣赏,觉得世上还有这样的人儿,比如见到黛玉、宝钗、甚至是秦钟。而薛潘是碰到喜欢的就要得到和占有,从开始霸占香菱、到最后八十回占有夏金桂的丫头宝蟾,从始至终都是这样。

另外一点是当你处在一个有钱或者有权的位置上的时候,大多数人都会变成薛潘,就像柳湘莲骂得:“你们贾加除了两个石狮子、没有干净的”。

当然性和爱是爱情小说的大主题,成就了好多经典的名著。男人通常认为爱和性是能够分开的,当然女人通常是不能接受的。